國網浙江電力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
作者:陳麗莎
2021-10-13 09:29:17 來源:英大傳媒網 瀏覽量:
國網浙江電力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
發布時間:2021-10-12 作者:陳麗莎
今年以來,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的實施推進下,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重塑式打造新型電力系統,探索碳達峰路徑與碳中和方向,加快建設國家電網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
以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為載體
國網浙江電力以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為載體,從能源的供給、配置、消費、技術、體制等多方發力,推進電源、電網、負荷、儲能等協同互動,以電網高彈性提升主動應對大規模新能源和高比例外來電不確定性的能力,通過資源集聚、彈性承載、數字賦能、機制突破等,探索一條受端大電網多元融合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之路。
在能源供給方面,國網浙江電力推行“清潔替代”,通過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電網,大幅提升清潔能源入浙能力,并積極推動本省風電、光電等新能源發展并確保全消納。
截至9月底,浙江外來電量占比超三成,浙江并網新能源并網容量約2214萬千瓦,超過全省電源總裝機容量的20%,全省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比近四成。規劃到2025年,浙江新能源裝機倍增并全額消納,到2030年新能源成為裝機主體、到2035年成為功率主體、到2050年成為電力供應主體。
為增強省域電網對新能源的承載彈性,浙江加快電網彈性智能發展,儲能、氫電耦合、動態增容、分布式潮流控制技術等一大批新型電力系統新技術應用陸續落地。
在金華蘭溪,“新能源+共享儲能”模式正在推廣應用。9月9日,杭州亞運低碳氫能示范工程啟動建設,該項目將利用電網谷電和光伏發電制造“綠氫”供園區用能,還能儲存余量氫氣,在電網用電高峰時,通過燃料電池發電,扮演電網“充電寶”角色。
此外,在能源消費端,國網浙江電力通過在工業、交通、建筑、農業等全領域推行“電能替代”,著力提升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占比,研究能源消費效率增益舉措,推進降碳減排,推動全社會能效水平的提升。相關數據顯示,電力對浙江碳達峰貢獻度將超過50%。
在紹興的“珍珠小鎮”,農戶錢建喬動動手指按開關,智能化的滴管養殖系統便運作起來,全電化的生態養殖讓零污染成為現實。浙江構建了電動汽車智能充電網絡圈,如果將浙江現有燃油汽車全替換為電動汽車,將減少全省總碳排放量10%以上。
打造能源綠色低碳轉化的生態圈
在能源供給和能源消費兩側發力同時,國網浙江電力著力構建“新能源生態”。能否解決清潔低碳的成本問題是關系雙碳工作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是當前調動各方積極性的關鍵要素,國網浙江電力通過數字、技術、政策等“多元融合”著力打造能源綠色低碳轉化的生態圈。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更強調各方參與和聯動,國網浙江電力改變以冗余保安全的理念,力推數字化改革,通過政策機制和技術創新推動源網荷儲各方參與電網調節和成本分攤,完善低碳循環導向的體制機制,推動能源關聯環節和領域形成廣泛聯系的價值共同體,打造共建共享、可持續的綠色低碳發展生態圈。
在寧波梅山,國網浙江電力首創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推動國家層面建立國際認可的綠色電力消費認證體系。9月7日,浙江32家風光發電企業與30家電力客戶合計成交50筆交易,成交電量超3億千瓦時。溫州推出碳資產交易、“碳易貸”等,倒逼企業主動承擔用能成本,也讓參與低碳發展的企業有獲得感。
在湖州,國網浙江電力依托大數據率先推出“碳效碼”,評價企業碳排放水平。湖州的旭日粉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碳效碼”等級為4級,通過節能改造提升到2級,預計碳排放減少近200噸、企業增加年產值600萬元,實現能耗下降、利潤提升。
在各地,工廠、商場、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電力客戶通過引導可參與需求響應,與電網形成互動。預計到2023年,浙江電網柔性可調節負荷將達到千萬千瓦級別,相當于一個特大型城市的用電規模。
在基于國網浙江電力雙創中心的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首批7項綠色技術交易于8月18日完成。這意味著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正初步形成,帶動綠色技術產業鏈上下游價值創造和價值共享。
堅持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國網浙江電力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做好能耗精細化智能化管控:堅持“能效是第一能源”理念,開展連續多日的負荷響應試點交易,探索負荷需求響應成本市場化分擔機制;依托浙江省能源大數據中心,對全省高耗能企業開展實時監測,加強重點企業用能管理;推出“工業碳效碼”等數字化應用,使企業能耗水平一目了然,節能路徑清晰可見,全力提升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
國網浙江電力還將繼續做好優質服務,加強與客戶溝通,指導高耗能企業從管理、設備、技術等方面挖掘節能空間提升能效水平,并通過節能宣傳,推動全社會關注能效提升、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 | 鄧佳玲